做温暖的引路人
——林晓师老师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学生是家庭的希望,是祖国的未来,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培育优秀的学生,是为党和人民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培养接班人。作为老师,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,不能只注重成绩,更要做温暖的引路人,从学生所思、所想、所需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关爱,让学生在爱与关怀中成长为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。
做温暖的引路人,让学生在关爱中实现个人价值。学生是发展的人、独特的人、独立的人,在学习与生活中,老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,及时了解学生动态,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,表达爱与关怀。在此过程中,老师也要注意方式方法,要不断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工作方案,“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”,只有老师不断学习、更新、进步,才能更好的面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学生,因人而异、因材施教,让学生在学校与老师的关爱下建立正确的、积极向上的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,并努力地沿着理想的方向成就自我。
做温暖的引路人,让懂爱的学生成为家庭的希望。在爱与关怀中成长的孩子会学会感恩,知恩于心,感恩于行,让家长省心,促家庭和谐。无论是初次感受寄宿制学习生活的学生,还是早已适应寄宿生活的孩子,在进入到新的环境时,心理上和情感上亟需关怀。“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”,老师作为学生的长辈与引路人,要用更多的耐心、爱心、责任心,使学生快速融入新生活。在关怀备至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,更懂得爱与被爱,更会理解父母的心,将自己对于家长的感恩之情付诸于日常生活的行动中,让父母开心,使家庭和睦。
做温暖的引路人,让茁壮成长的学生为祖国建设助力。“大鹏之动,非一羽之轻也;骐骥之速,非一足之力也”,社会的进步,国家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努力。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,是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,更需全面发展。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对于学生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关爱与教育,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”,学业的疑惑、生活的困难,都需要老师帮助解决。作为学生的领路人,老师要表达爱,将心比心,用温暖的话语和行动,让学生成长为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人,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。
爱是一盏灯,照亮前行的路,爱是一条路,通往梦想的殿堂。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,要以爱与美好为导向,带领孩子们追逐光、靠近光,最后成为光,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,也为家庭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,成为品学兼优的新时代人才。